k近邻算法,KNN算法
原理:找到与给定样本最近的k个样本的类别,其中最多的类别即是分类器结果
要点:1.最近——距离度量 2.集合决策——多数选举投票 3.k的选择
补充:最近邻算法:k=1;没有显式学习步骤,由上面三个唯一决定该算法结果
问题:找到k邻近的快速方法?[[ANN(近似最近邻搜索)]] KD树 (k-dimensional tree)、局部敏感哈希(LSH)
KNN算法中k值选择指南
KNN(K-最近邻)算法中k值的选择对模型性能有重大影响。以下是关于k值选择的详细分析:
1. k值的影响
模型表现
小k值:
复杂度高(因为分类边界复杂),容易过拟合
对噪声敏感,决策边界不规则
低偏差但高方差
大k值:
模型更平滑,减少噪声影响
可能导致欠拟合
高偏差但低方差
计算效率
- 较大k值需要计算更多邻居,略微增加计算成本
2. 选择k值的方法
经验法则
- 分类问题:通常从k=√n开始(n为样本数)
- 回归问题:常用3-10之间的奇数
交叉验证
最佳实践是使用交叉验证选择k值:
- 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
- 尝试不同的k值
- 选择在验证集上表现最好的k值
启发式方法
- 对于类别不平衡数据,选择较小的k值
- 数据噪声大时,选择较大的k值
- 特征维度高时,可能需要较大的k值
3. 特殊考虑
类别不平衡
- 在类别不平衡数据中,大k值可能导致少数类被忽略
- 解决方案:
- 使用加权KNN
- 选择与少数类样本数量相当的k值
数据规模
- 大数据集:可以使用较小的k值
- 小数据集:需要较大的k值以避免过拟合
https://xxminxx.love/2025/08/27/k%E8%BF%91%E9%82%BB%E7%AE%97%E6%B3%95%EF%BC%8CKNN%E7%AE%97%E6%B3%95/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Min的博客!
评论